這篇文章有分享投資我的心得喔

記者戴淑芳/台北報導父親節聚餐、打牙祭,全家樂融融,但國民健康署提醒,牛五花肉火鍋片、牛前胸肉、去骨牛小排的飽和脂肪含量高,攝取過量的熱量及油脂,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,是造成爸爸健康負擔的一大殺手。國健署表示,攝取過多飽和脂肪易使膽固醇沉積在血管壁,致血管內壁增厚、血管彈性降低,使血壓上升,增加血栓、中風、心臟病等心血管疾病的風險。研究指出,若總熱量中以多元不飽和脂肪取代 ?5%來自飽和脂肪的熱量,可減少約 ?11.5%冠心病死亡機率。飽和脂肪常存在於動物性食物、肉類及奶類(乳脂肪),動物性肉類中又以紅肉的飽和脂肪含量高,例如牛肉、羊肉、豬肉。依每 ?100公克飽和脂肪量排行發現,牛五花肉的飽和脂肪量約 ?21公克、牛小排約 ?13公克、豬五花 ?13公克、羊排 ?11公克,豬絞肉和腓力牛排 ?5公克可達白肉的 ?10倍以上,而乳品及乳製品中則以乳酪約 ?17.5公克最多。世界衛生組織建議,應限制由脂肪提供的熱量攝取,以不飽和脂肪取代飽和脂肪,而飽和脂肪攝取上限,應低於每日建議攝取總熱量 ?10%。美國心臟協會更建議降低至攝取總熱量的 ?5-6%。國健署表示,不同肉品的飽和脂肪差異極大,建議民眾選擇餐點或食材時,應優先選擇家禽類如雞肉、鴨肉及海鮮類等白肉,選擇瘦肉取代油脂高的肥肉,並且去掉皮,就可以大大減少飽和脂肪的攝取。另外,紅肉攝取過多也會增加大腸癌發生的風險,不可不慎。尤其民眾因擔心食安的問題,而選擇自製豬油來烹調,事實上,每 ?100公克豬油飽和脂肪含量約 ?40公克,而植物油如大豆油及橄欖油,每 ?100公克僅 ?16公克飽和脂肪。因此建議民眾家庭用油仍應選擇以不飽和脂肪酸為主的植物油,如大豆油、葵花籽油、芥花籽油、玉米油、橄欖油、葡萄籽油、胡麻油等,並且避免高溫油炸,改以低溫方式烹調,以減少自由基及致癌物質的生成。此外,國人鈣攝取量普遍不足,國健署也建議民眾,每日攝取 ?1.5-2杯低脂或脫脂乳品,加工乳製品則應酌量攝取,例如每 ?100公克香草冰淇淋含有約 ?8公克飽和脂肪、乳酪每 ?100公克則有約 ?18公克飽和脂肪。
arrow
arrow

    ydhmlfmu007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